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编辑力”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25-01-07 00:07 编辑:兰心雪 阅读量:12715
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并重塑出版业生态?AI技术狂飙,怎样的“编辑力”是尤其稀缺的?
据前不久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业中已实现全流程、全产业链应用,促进出版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为出版产业赋能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当前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出版业,编辑这一传统职业与新兴力量之间的互动引人关注。”近日,“辑客出发”编辑沙龙暨上海图书出版单位青年编辑论坛,以“新时代编辑力的变与不变”为主题展开交流。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谈到,“变”的是与时俱进的出版理念,回应不同时代读者需求,采用新兴技术手段和呈现方式,加快实现出版的融合发展;“不变”的是将作者的作品以最好形式呈现给大众、服务于社会的初心。
新技术赋能老行业孵化智能体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出版事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重塑。出版角色、出版产品、出版流程和出版边界等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在AI技术加持下,出版的功能已经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多的是知识与智慧的孵化器。未来,出版人的生产方式也不再是与转化为图书的知识开展对话,而是和一个动态发展的智能体系开展对话。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出版行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徐菁介绍了AI大模型在出版中的应用、智能体定义及发展趋势、AI知识库运用案例等。“智能体可以打破业务孤岛,整合所有数据库,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比如,智能荐书系统与智能编校查询系统,首先准备知识资源,其次建立智能体人设、任务需求等,再根据问答结果,调整提问方式或手动干预知识库分段,最后完善发布,前景广阔,是各行业AI落地较为可靠的方式之一。
不难发现,新时代背景下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呈现出新特点和趋势——知识生产的去中心化和非核心化;知识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知识获取的个性化和精准化;知识形态的多元化和融合化。
“有感情”地持续做更难的事
上海市编辑学会副会长、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鲍静表示,“有感情”是编辑能够持续做好工作的关键所在,“不变”的编辑力来自对内容质量的坚守,价值导向的引领,专业精神的传承。
时代浪潮中,编辑力经历着深刻变革,也坚守着不变的初心。上海人民出版社沈骁驰将多年来深耕于主题出版领域的经验凝练为“乘时代之风”与“破发展之浪”,总结出新时代编辑所需的政治引领力、高效执行力、蓬勃创造力与思维转化力。“主题总是跟着时代在走,但出版的变化才刚刚起步。新时代的编辑更要聆听时代的召唤,在主题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与时俱进。”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的记录平台和传播载体,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分子植物》是全球第一本影响因子突破20分的植物科学研究类期刊,以国际化办刊和论文质量“第一”为办刊理念,关注学科前沿和热点,坚持“科学”至上、内容“为王”,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分子植物》编辑部主任杨箫谈到,编辑部注重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推广,提升国际影响力;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构建围绕期刊的生态科群;创办姊妹刊《植物通讯》,联袂助力学科发展。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胡怡纯分享了从区域国别基础研究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出版思考。她归纳为三个服务:加快外语专业区域国别方向教材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深耕高质量区域国别基础性研究出版,服务学科构建;大力推动区域国别应用性研究出版,服务国家战略。
据悉,此次活动为上海市编辑学会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4年度学术合作项目。上海市编辑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表示,上海图书出版单位青年编辑论坛是上海市编辑学会品牌活动之一,至今已举办七届,为凝聚上海编辑智慧、展示编辑时代风貌发挥了积极作用。编辑力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研讨编辑创新,归根结底要聚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期待青年编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的要求,不断锤炼自己,快速成长。”王焰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